根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文件要求,现将红色专项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

二、参与人员

全日制在校学生

三、活动内容

1.通过社会实践接受红色教育。支持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支持返回家乡看变化、重走故地看新颜、深入乡村看振兴、走进一线看发展,感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生动实践。青年学子应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坚定信念,形成有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调研报告或视频图片等实践成果。

2.通过成果展示感召更多青年。依托宣讲会、交流会、座谈会、选拔赛、成果展览等形式,组织参与活动学生讲述实践故事、实践收获,分享当代青年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仰;搭建云上“红色课堂”,将实践成果集锦转化为云上“红色教材”,辐射更多青年突破空间限制、感受朋辈风采、远程红色体验,接受云上红色教育。

四、活动形式

青年学生“返家乡”或在学校周边,围绕“活动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并形成实践成果。实践成果可以是心得体会、调研报告、视频制作或其他丰富形式。可以是团队形式或个人形式。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

1.参加活动学生“云组队”,团队学生可以部分实地实践,部分远程参与、分享、承担实践任务;或者依托网络、电话等开展红色人物访谈、了解倾听红色故事,比如通过权威渠道线上感受实践地图景、通过真实素材了解实践地发展情况等。

2.参加活动学生依托曾经参加过的符合“活动内容”要求的自身实践经历,经过沉淀提炼、深度思考,完成新的实践成果,参加到活动中来。

五、成果提交

请信息学院有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成果的同学于3月14日上午12点前上报附件信息汇总表到邮箱songwj@sdu.edu.cn、3月18日晚6点前完成作品的系统申报(系统申报说明将于3月12日之后发布),作品应该是既有短视频、又有调研报告(两者为1件整体作品)的优秀作品。

作品基本要求为:短视频时长5分钟以内,应避免简单性叙述实践过程,着意于对红色精神的阐述、实践过程的收获以及对党的情感认同,致力于能使同龄人引起共鸣、共同教育、共同成长,鼓励围绕红色故事、红色人物深度挖掘,形成有温度、易传播的视频(视频格式:MP4,视频分辨率:1280*720、1920*1080);调研报告应既有事实叙述,也有观点论述,符合真实性、论理性、简洁性的特征要求,字数在5000字至10000字之间。

六、成果评选

评选重点以红色教育意义强,创新性、学术性、感染力、传播力好为主要参考点。短视频和调研报告的考察权重分别为55%、45%。学校将遴选优秀作品报送团省委。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组委会将对各省报送作品评选,针对500件左右的优秀作品开展答辩问询,作品负责学生向评委介绍实践过程和成长体会、展示实践成果。根据答辩情况,选出5%左右的特等奖作品、15%左右的一等奖作品、30%左右的二等奖作品,50%左右的三等奖作品。

七、相关要求

1.各学院、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充分认识在喜迎建党100周年之际,红色专项活动的育人功效和重要意义,力争做到学院学生的全覆盖。

2.各学院、培养单位应在活动组织中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并广泛宣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要让大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年轻人要自讨苦吃”“一定要多接触社会、补上社会实践这一课”这些殷殷嘱托背后对青年一代的关怀期望,提升学生们参加红色专项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为了激励各学院、培养单位积极组织和学生广泛参与,活动设置校级优秀组织奖,同时对获得国奖作品给予奖励。

共青团山东大学委员会

2021年3月10日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信息汇总表.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