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昔年无数革命英烈用鲜血染红旗帜,生在英雄庇护下的我们理应将那抹鲜红化作基因,代代相传,使之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作为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山东大学学子,我们团队成员散在全国各地,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在寻踪家乡红色文化脉络中传承红色基因,守好红色根脉,挺起精神脊梁,担起使命责任,让红色基因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王尽美同志在弥留之际如是说。作为山东党组织的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同志在党的初创时期作出卓越贡献,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7岁。周宇、杜科辰两位同学探访尽美故居,感慨斯人已逝而其风长存,悲戚于那个时代的风雨飘摇、环境恶劣,触动于先生尽善尽美的革命志向。胸怀无限崇敬,身上血脉激荡,如今的我们可以昂起头来,大声告慰英烈:先生请看,山河换了新颜,曾经的十里长安街,繁华如斯;这盛世,如您所愿!

毛泽东主席曾书曰:“马本斋同志不死”。抗日战争时期,马本斋同志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仰慕英雄不朽伟业,代博瑞、周世博两位同学来到有着“英雄故里、红色本斋”之称的冀中回民支队发祥地,参观马本斋纪念馆。细细欣赏着展馆里内每一张照片和每一件文物,映入眼帘和跳跃于手下的是鲜活的历史,两位同学不禁为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革命品质和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抗外敌的精神而感动。虽历经山河破碎,我们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远征军右翼军第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血战南、北斋公房。经过42天的浴血奋战,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池—腾冲。邓德航同学被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所吸引,来到了滇西抗战纪念馆以缅怀将士英姿。滇西守军装备用具之简陋、战场杀敌之奋勇、滇缅公路修建之迅速,无一不让他深感震撼。在国殇墓园拾级而上,四周是刻着不同名字、军衔的墓碑,不禁顿悟,原来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寥寥几页,是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一生。正是空前的民族团结、不畏强敌的拼搏精神和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成就了中国如今的强大和繁荣。

“羊山壮山河,群英熠华夏”,羊山战役打响于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一场重要战役。羊山战役的胜利为刘、邓大军实现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意图铺平了道路。代义正同学来到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和羊山战役烈士陵园,体悟历史厚重,悼念英烈牺牲,设身处地感受到解放军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加深对红色革命精神的认同。展柜中解放军简陋的生活用品,无声讲述着羊山战役官兵们的艰辛生活;一挺挺缴获的步枪,一颗颗破旧的手雷,无声讲诉着壮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的场面。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藏匿在纪念馆的角角落落,血脉里永不褪色的红色赤诚书写在陵园烈士的革命基因里。

南京紫金山麓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门前,正义之神手拉长弓,英姿奇伟,似在追忆当年空中浴血。昔年中美苏等国空军,驰骋中华领空抗击日军;今朝郭世彭同学怀揣敬慕,探访纪念馆以感其精神。一号馆内,陈怀民烈士的航空手套和饰物让人追思过往,眼前的点点滴滴触人心弦;纪念碑广场,抗日航空烈士英姿永存,烈士的音容笑貌抚慰人心。在那样的年代,一声号召下,无数先烈前仆后继,于最好的年华血染长空。郭同学把碑文上“航空救国”四字深深印在心底,为英雄献上最崇敬的祭奠。斯人曾代表最澎湃华夏之声,攻克苍穹。当今之人虽难登云天,亦绝不辜负他们的大义与雄心。

愿得此身长报国,助我华夏屹东方。1947年的华东野战军在鲁中一带遭到敌人的重重包围,面临被歼灭的危急局面。关键时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下令,秘密向莱芜进军,争取拿下敌人在莱芜驻守的两个师。在陈司令员和粟副司令员的英明指挥下,我军战士奋勇争先,知难而上,一鼓作气赢得战役胜利,并俘虏敌军五万余人。创造了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俘虏人数最多、赢得胜利最快的记录,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刘恒毅同学走进莱芜战役纪念馆,望向广场前,陈毅司令员的铜像傲然屹立,瞻其英姿无不肃然起敬。走进场馆,仿佛穿越回了八十年前的战场上,炮火接连硝烟不断,解放军战士的脸庞充斥着刚毅与坚强。刘同学看向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凝望那最可爱的人,心中一股自豪与敬重油然而生。若非先烈舍身奋进,何来今日安定富强?先烈的血液浸润着这片热土,每一段历史、墓碑上的每一个名字每一张脸庞都应当被永久铭记。

山大学子如星火般散落各地,用自己的方式,探寻红色文化脉络,铸牢革命忠诚之魂。再相聚首,胸中好似燃着同一缕火焰。风起云涌,岁月蹉跎,然爱国之心不变,红色基因不变,努力奋斗的精神不变!今日吾辈之青年,必牢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明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中绽放时代之花!
“追忆红色精神,砥砺英伟担当”调研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