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来源

积极响应国家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工作,帮助留守儿童建立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为儿童成长注入“心”能量,深刻认识到青年学子在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2024年7月7日-7月21日,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湘逢山青,青心同行”赴湖南湘西等多省市心理调研团采取进入乡村支教的形式,对接湖南踏梯村及多省市学校资源组织实施本次湘逢山青,青心同行——青少年生涯规划现状调研及团辅干预活动。

此次活动将汲取以往同类型活动的宝贵经验,并在数据方面进行专项分析,并将成果予以扩展,最终助力常态化青年大学生赋能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工作。

二、实践开展情况

山东大学“湘逢山青”支教团队在保靖县各级单位支持下,依据青年社会实践精神开展支教活动。团队设置多领域课程,采用多元教学法,十天教学共计开展课程51节,坚持做到为了学生、走进学生、依靠学生,切实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做出努力,通过完备的课程准备成功实现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不仅让孩子知识技能提升,支教队员也在实践中得以成长。活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增强孩子们的文化底蕴。

三、团队成果

多路同行,昂扬出征

此次实践项目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院级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涵盖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法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共计六个学院的同学,实践单位包含湖南湘西、山东青岛、山东济南等多省市学校单位。与此同时,本团队大力宣传,并积极对接山东大学“青语青为”志愿团。

课前准备 心灵干预

支教团队成员综合使用课堂展示、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孩子们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孩子们的多项感官,让他们在实践与亲历中成长,真正实现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考虑到本次支教活动受众从幼儿园到初中年龄跨度大的特点,各位支教老师的课程主题以兴趣培养为主,以知识理论作辅,在讲述知识的同时为孩子们介绍学科特点,并将前沿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让孩子们领会各个学科的魅力,为未来学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支教队背后,还有山东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支教队成员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帮扶新模式,将线下课堂开展与山东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专业教师云端复盘相结合,真正实践了教育与改革双管齐下的理念指导。

巧妙动手 描绘人生

队员李安宇将问卷调查、能力评估、粘土作品创作、绘画等形式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们进行生涯规划探索。通过课前的生涯适应力、自我效能感测试表初步了解学生们对生涯规划、自身未来理想的了解,再到课中带领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自我、职业、专业、学业等维度的探索,最后进行课后的生涯适应力、自我效能感量化表的问卷调查,让学生全方面了解如何进行自我的生涯规划,尽早确立人生理想,找准人生方向。同时,团队成员购置了足够的粘土和绘画材料,供学生们在课堂上将自己理想的职业通过绘画、捏粘土的方式展现出来,并讲述理由。

四、实践总结及感悟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为保靖县踏梯村的50余名儿童策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灵成长活动,课堂上共开展专题宣讲6场,团辅活动6场,并同时进行作业辅导、心理普测等,培养了乡村留守儿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在未来,山东大学青年学子将持续以新时代青年的昂扬姿态,以矢志不渝的信心、坚如磐石的决心、历久弥坚的恒心、代代相传的爱心,助力教育“扶智”与“扶志”事业发展,以青年之资,践行初心使命,以赤子之心,涵养家国情怀,以青春之志,点燃报国之行。坚持做到为了学生、依靠学生、走近学生,切实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作出努力,为服务乡村的教育水平提高做出属于山大青年的贡献。

单位: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16652011983

审核老师;孙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