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寒假结束还有4天,队员们的青鸟计划基本结束,有的队员已经踏上了返校的路途,回看他们在寒假期间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成果,不得不感叹他们的收获值得他们的辛勤付出。

寒冬腊月,当返乡的列车驶入齐鲁大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学生张薇薇怀揣着炽热的赤子之心,加入“青鸟返乡,信青飞扬”实践队,扎根巨野县大谢集镇人民政府,开启了一段与家乡同频共振的实践之旅。

初入政府大院,堆积如山的文件是她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从分类归档到梳理流程,她在一页页纸张中解码家乡发展的“密码”——产业规划调整方案中详实的调研数据、政策文件中关于特色农业升级的蓝图……她逐渐明白,每一份文件都是政府决策的基石,而自己的整理工作正是助力这些决策落地的重要一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她不仅提升了信息处理能力,更深刻体会到政务工作“平凡中的不凡”。

为架起大学生与家乡产业的桥梁,她与团队策划了“走访本地优秀企业”活动。线上,她妙笔生花,将活动意义凝练成一篇篇图文并茂的推文:“这不仅是一场实践,更是一次触摸经济脉搏的旅程!”精心设计的长图在社交媒体刷屏,点燃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线下,她化身“家乡代言人”,用真诚打消一位同学的顾虑:“参加活动不仅能积累人脉,更能重新认识这片土地的潜力!”最终,30余名学子踏上走访之旅。在山东康世食品有限公司的辣椒车间,发酵池蒸腾的雾气中,“质量标兵”王大娘的故事让所有人动容;在菏泽合祺盛针织有限公司的智能仓库,穿梭的机器人手臂与工人的默契协作,让她看到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无限可能。活动尾声,夕阳为流水线镀上金边,她在日记中写道:“乡村振兴,是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

从手忙脚乱的数据核对到游刃有余的图表分析,从怯于沟通到自信宣讲,这段实践让张薇薇完成了从“旁观者”到“建设者”的蜕变。她在总结中写道:“我曾以为家乡是‘起点’,如今方知她是‘归处’。”政府的每一项决策、企业的每一次创新、群众的每一句期待,都让她更坚定一个信念:青年的担当,在于用所学反哺乡土,让传统与现代共振,让青春与家乡共荣。

这个寒假,张薇薇以“青鸟”之姿,在家乡的土壤中扎根、生长。她的故事,是万千返乡学子的缩影——以实践为笔,以热爱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属于青年一代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