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不记得自己从什么时候喜欢上看真正意义上的书,只知道自己十几岁了还捧着本小人书看得不亦乐乎。说实话对书的真正印象从那本厚厚的《格林童话》开始,知道了有的童话书很厚,而且整页整页的没有插图,还发现童话书的结尾都是“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快乐的生活”。也许就是从对童话世界的迷恋开始,我逐步迷恋上了浩瀚的书籍。

    关于先贤群哲的书,东西方都有所涉猎:记得了《史记》里的只言片语;了解到“柏拉图恋爱”是指精神上的恋爱;知道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玩笑》的主旨是“玩笑无处不在”;还有原来《聊斋志异》中的神鬼狐怪是指控现实阴暗的证人……但真正对文学印象深刻还要从读张爱玲、三毛开始。

    一直很迷恋张爱玲,而张爱玲对旧上海的小资淋漓尽致的生活描写算是当今80、90后小资的拙笔所写不出一二的。王小波曾评过张爱玲的作品“有忧伤,无愤怒;有绝望,无仇恨;看上去像个临死的人写的”这其实并不奇怪,王小波喜欢更富有生趣的东西,而张爱玲的作品中“充斥着那种挥之不散的阴郁和烦恼,像是六月天的闷罐车”。但我还是感觉张王两种不同风格作品是各有千秋的,两个人性别,性情,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同,“王小波是为自己写作的人,尤其是他的小说,因为他有要写的,所以他写.所以不会哗众取宠,不会做秀,更不会扭捏作态.”“而张爱玲的作品多多少少有些雕琢,因为她是女人,所以她的雕琢反而恰如其分。”因此两位作家我都喜欢,就像我的左右手,分别有不同的功能,我都爱!关于三毛,记得她的《哭泣的骆驼》,记得她的《雨季不再来》,记得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记得她的《撒哈拉沙漠》,记得她挚爱的荷西。然而这个坚毅的女子,这个游走在大漠的孤寂的女作家,最终最终这位让万千读者豁然开朗、心中的阴霾顿时烟消云散的作家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传奇凄美的一生!没有留下迹象,没有留下遗书,留下的只有“没有答案的答案”让我们永恒的思索。她的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我也曾含泪读过。

    很崇拜,王朔敢于面对媒体大喊:”我是流氓我怕谁!”,他的文章题目直接叫作《过把瘾就死》。我佩服他的豪爽气质,喜欢他的“痞子文学”。也很喜欢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他的《东宫西宫》这一报告文学视角独特,只不过我个人性取向自认还算正常,无福消受那本同性恋的“圣经”,不过我们的小波就是天才一个。但现实是天嫉英才,在《黑铁时代》还在紧张撰写时,上帝就带走了他……

    直到后来,充斥着我们视听的就是当今的80、90后了,韩寒的《杯中窥人》当时是何种轰动自不必我说,紧接着的他的《三重门》《零下一度》《毒》更让世人对这个高中多门课不及格的的文学怪才感到无比的惊讶,我也曾经试着去模仿,对比一下,才知道“画龙画虎难画骨”文辞的气质是学不来的!之后小四(郭敬明)的作品也伴随着进入我的视野,有一段时间很迷他的,喜欢《幻城》的语言,喜欢《悲伤逆流成河》里的易遥,喜欢《梦里花落知多少》里的顾小北,喜欢《小时代》里的唐宛如,喜欢他的每一本《最小说》,喜欢他的《岛》。虽然近几年小四的作品商业植入较多,他自己也比较自恋绯闻不少,但是我感觉起码他文章的味儿还是没变,我还有喜欢他的理由。女作家中我最最喜欢张悦然,她是我们山东人,也是我的校友,我们同是山大学子。她的《红鞋》里那个奇怪的女孩子应该不是她自己的写照吧!里面的杀手真的不太冷;她的《葵花走失在1890》、《黑猫不睡》堪称短篇小说中的上乘之作;而她的《誓鸟》设置在那样一个恢宏辽阔的背景中,令人心旷神怡;她的《樱桃之远》、《水仙已乘鲤鱼去》我也都记不清看过多少遍了……总是觉得张悦然和其他的80后作家不一样,可能因为我们是老乡又是校友,对她有偏好吧!再说她还是美女作家呢!

    名家作品我都有模仿过不少的,但是毕竟只是形似神不似,有的甚至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叫人笑了去了。不过小时候同学们都说自己长大之后想当一名科学家我却理直气壮的说自己想当一名作家(画小人书)。不过直到现在,我对文学的追求未曾止步!直到现在还有好多同学羡慕我看得书多呢!

    记得张爱玲在其发轫之作《天才梦》中有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饱,爬满了蚤子”,我写不出张爱玲那样发人深思的句子,但在我的文学梦中我想说:我用我的热情坚持我的梦想,我相信我自己一定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