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梵高的《向日葵》是仅仅为其浓墨重彩而暗自折服,关于其他并无太多感触,犹记当时老师告诉大家只有你自己在真正遭受困厄并感到自己渺小与无能为力时才能完全理解画中的怒吼与咆哮。今者再次欣赏这幅旷世名作时,竟感到好似有一股凛冽的寒风吹进骨缝关节,使之隐隐作痛:花瓶里的葵花有的弯曲着脑袋,有的斜靠着,它们有着硕大的花冠与片片浓重的花瓣,静静的等待着什么,扭曲的枝干上承担着巨大的苦痛,极度忧伤的偌大的花冠怒吼着,号叫教皇般嘶吼的坚硬花萼挣扎着,垂着头的葵花眼里流的不是泪而是略带土腥味黏稠的血液,血流干躯壳,剩下干瘪的骨架任人观赏。文森特梵高笔下的向日葵,狰狞面目下是何其的痛苦无奈?而《渴望生活——梵高传》封面的梵高画像弥漫得是怎样无言的挣扎与疯狂的咆哮?然而尽管梵高丧失了左耳,丧失了生活经济来源,丧失了一个妓女的爱,但是仍有矢志不渝的葵花即使疼痛仍旧死心塌地地陪伴,上帝对他是公平的,正如诗人纪伯伦所说:“当睡在天鹅绒华丽的温床上的皇帝做的梦并不比一个露宿街头的乞丐做的梦更加甜蜜时,我们怎么能对上帝的公平失掉信心呢?”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在为你打开一扇窗!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让我们有理由坚信:生活,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
        敞开心扉,拥抱我们的大学生活!